4 月 10 日,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 34% 提升至 84%,同步将美国光子公司等 12 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。这一反制措施,直接回应了美国 4 月 8 日对华输美商品加征 50% 关税的单边行为,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从传统领域向科技、供应链控制权的全面升级。(来源:新浪财经)
4 月 10 日,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 34% 提升至 84%,同步将美国光子公司等 12 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。这一反制措施,直接回应了美国 4 月 8 日对华输美商品加征 50% 关税的单边行为,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从传统领域向科技、供应链控制权的全面升级。(来源:新浪财经)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,东盟市场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、供应链配套不足等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中东正以 “政策开放度 + 基建投资强度 + 能源合作深度” 三重优势,成为外贸企业重构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战场以及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 “稳定锚”。
沙特2030愿景:未来十年释放 1.2 万亿美元基建投资,仅 2025 年计划新建 150 座智慧城市、85 个工业项目;
阿曼2040愿景:打造 “海湾地区制造业枢纽”,杜库姆经济特区提供 10 年免税、100% 外资所有权,能源成本仅为中国的 1/3。
1、沙特机遇
能源合作深化:中国企业参与红海沿岸 NEOM 未来城光伏电站建设(一期投资 35 亿美元),配套出口光伏组件、储能设备,规避美国对清洁能源产品的 30% 关税。
基建订单爆发:中建集团中标利雅得地铁 6 号线 22 亿美元项目,带动国产盾构机、通信系统出口,通过沙特 “本土化率 60%” 政策享受关税减免。
2、阿曼新蓝海
杜库姆经济特区:阿曼首个 “工业自由区”, “零关税 + 零增值税”,提供 10 年企业所得税减免,中国玻璃纤维企业在区内设厂,利用当地天然气资源生产,出口至欧洲成本较国内直运降低 28%。
港口经济红利:中国港湾承建的杜库姆港二期工程 2025 年竣工,年吞吐量达 1500 万吨,为建材、重型机械出口开辟中东物流枢纽。
3. 主权基金背书的 “项目确定性”
沙特公共投资基金(PIF)管理规模达 7000 亿美元,直接投资 NEOM、红海旅游区等项目,企业无需担忧资金链风险;
阿曼国家基金(ONIC)设立 50 亿美元工业发展基金,为中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(年利率 2.5%)和设备补贴。
4. 规避中美关税的 “战略缓冲带”
原产地规则套利:中国企业在沙特设厂,利用 “沙特 - 美国自贸协定” 零关税出口,如汽车零部件成本较中国直运降低 35%;
能源合作反哺贸易: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结算中,30% 可直接抵扣基建项目货款,形成 “能源 - 贸易 - 投资” 闭环。
当东盟面临供应链转移的 “成长烦恼”,中东正以 “政策红利 + 基建刚需 + 能源纽带” 的三重优势,成为外贸企业突破中美关税困局的 “战略新高地”。从沙特 NEOM 的零碳革命到阿曼杜库姆的临港崛起,机遇已不仅限于 “出口订单”,更在于参与区域经济生态的共建 —— 这是一场从 “卖产品” 到 “定标准” 的升级战,更是中国企业从 “跟随者” 到 “规则制定者” 的历史性机遇。
(数据支持:彭博社、东方财富网、阿曼 2040 愿景官网、阿曼交通与物流部、阿曼投资局、阿曼未来基金、沙特投资部、沙特公共投资基金、中国驻沙特大使馆经济商务处)